满满感伤?默克尔为何对李克强说了这么一句话.

直新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8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以视频形式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主持第六轮中德政府磋商。你认为,这一轮磋商对于当下的中德与中欧关系来讲,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我想,要了解第六轮中德两国政府间磋商的意义,我们首先必须要了解这一次磋商的几个大背景——第一个大背景是,对于德国总理默克尔来讲,这可能是她在任内最后一次主持与参加中德两国政府间的磋商,因为到今年九月份,默克尔就将退出德国的政治舞台了。大家都知道,对于中德关系来讲,默克尔所发挥的作用,就如同当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中美关系中发挥的作用是一样的。要是没有默克尔的力排众议,中德关系就不太可能拥有长达十几年的稳定友好的发展期。而中德关系又是中欧关系得以稳定的定海神针。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默克尔的离任对于中德与中欧关系来讲,都会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第二个大背景就是,德国内部的政治格局与政治生态正处于即将发生巨变的前夕。相当多的民意调查都显示,在德国执政长达十几年、由默克尔领导的基民盟很有可能会输掉九月份的德国大选,而反对党绿党则有可能会赢得这次大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可能成为下一任德国总理的绿党总理候选人贝尔博克,极其不认同默克尔的对华与对美政策,在还没有上台执政之前就反复表示,为了德国的安全和价值观,她上台之后,将会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跟中国打交道,并呼吁德国与欧盟美国一道共同遏制中国。所以我们看到,在这次磋商中,默克尔声称“这是我个人最后一次主持中德政府间磋商,但不希望这是中德两国的最后一次”。这里面流露出的,不仅仅是些许的感伤,更有对中德关系未来的深深忧虑。

第三大背景就是,欧盟内部的政治生态已经先于德国发生了变化,并且跟中国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以及所谓的人权领域产生了激烈的对抗。

而这三大背景变化,又源于第四大背景上的变化,即中美关系尤其是美国内部政治生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美国主动挑起的这场中美新冷战不仅在逐步走向深化,而且主张以结盟方式对抗中国的拜登已经成为了美国的总统。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德国还是整个欧盟,都面临着在美国的压力下被迫选边站的问题。而这四大背景与趋势上的变化,已经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共振,使得当前的中德关系、中欧关系都已经走到了历史性的十字路口,甚至使得原本顺风顺水的中欧经贸关系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的典型表现就是,已经在中欧之间达成了共识的《中欧投资协定》正面临着前景不明的风险。

明白了这些因素,我们就会明白,即将离任的德国总理默克尔想要透过第六轮中德两国政府间磋商,挽救正在下滑的中德关系与中欧关系,尤其是抢救岌岌可危的《中欧投资协定》。值得注意的是,李克强总理在磋商会上表示,希望中德双方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在平等相待、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交流。很显然,中方仍然坚守了自己的原则与底线,即中德关系与中欧关系的改善,《中欧投资协定》的通过,不能以德国与欧盟在香港、台湾、新疆等问题上干涉中国的内政作为代价。只要德国与欧盟跟美国一样,不在这个问题上做出实质性的改变,那中德与中欧关系的改善就将会是一句空话。

直新闻:我们看到,除了在香港、台湾、新疆问题上干涉中国的内政之外,欧盟委员会正寻求对外国国有企业征收罚款或阻止其交易活动,无端指责中国与俄罗斯官媒正在通过虚假的宣传诋毁欧洲的疫苗,以及针对中菲牛轭礁南海主权之争发表了一份措词强硬的声明。对此,你又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刘和平:我认为,很显然,欧盟委员会正寻求对外国国有企业征收罚款或阻止其交易活动,虽然没有点中国的句,但其实就是针对中国而来的。我甚至认为,这一举动不仅仅是旨在打击中国的国企、阻止中国的国企进入欧盟市场,同时也是在为已经处于难产状态下的《中欧投资协定》设下了新的障碍,是在刻意把中欧的分歧往经济领域内扩散与蔓延。

至于欧盟为什么会在中菲牛轭礁主权之争上专门小题大做发表一份声明,以及为什么无端指责中国与俄罗斯官媒正通过所谓的虚假宣传诋毁欧洲的疫苗,我认为,这背后的答案其实就隐藏在最近欧盟内部流传的一份对华政策报告中。这份报告公然声称,所谓的民主与人权问题,是中欧之间存在着的根本分歧,这些分歧将在可预见的未来继续存在,且绝不能被轻描淡写。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因为欧盟变了,变得跟美国一样,开始用意识形态的冷战思维来打量中国,开始主动挑起中欧之间的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之争,才使得它们在很多问题上都开始看中国不顺眼,以至于在中菲牛轭礁之争以及所谓的诋毁欧洲疫苗声誉问题上对中方横挑鼻子竖挑眼,横看竖看都不习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